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独与天地精神所往来——陆霄鹰中国画作品赏析
作者:觉明   文章来源:苏州日报  点击数 118  更新时间:2013-4-24 10:46:57  文章录入:zhuning

■鸟去鸟来屋檐边(国画)

陆霄鹰,1960年生于石湖之滨。世代书香世家、书画世家,其曾祖父陆松祥集江南水乡文化的大成,创办了德圣堂吴地农具,被教育部写进高等教育教科书;其父陆志明是著名书画家。陆霄鹰在4岁时习书法、学画,爱好中医,曾抄《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汤头歌诀》等。这样的人生经历导致他养成了静能致远、志恒、坚忍不拔的性格。

1977年,陆霄鹰有幸成为著名学者、社会学家、书画家谢孝思的入室子弟。自此,他坚定不移地走上了“追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康庄大道。他所信奉的“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使他的心灵能够由变化的事物世界“转入”永恒的“理”的世界。他所坚定的责任和义务的理念,使他阖家幸福、人际和谐、事业兴旺。1994年,由钟元凯院长推荐,陆霄鹰以专业画家的身份,通过人才引进,从吴门画苑调入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并参与筹建美术系。在学院里陆霄鹰系统地学习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的哲学。从历代名人的专著中,他汲取到哲学的精髓,受到大师的恩典,他领悟到哲学的目的和任务,不仅仅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更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哲学境界也叫天地境界,即审美境界;而审美境界的实现,就是中国画的意境。

■论道(国画)

庖丁解牛,有道也,进乎技一语。中西画的不同处,一言难尽。究其极,乃技与道的区别。西画精于技而止于技;美可夺目,然终不出形而下范畴。中国画不以逞技为高,主要追求在道的契合,道的表现。不贵夺目之美,美在见性之真。语甚精湛。中国画重写意,重意境,这里面正有“超技入道”的宗旨在。

江南的鸟鸣草长,灵山秀水,使得陆霄鹰脆弱敏感的心灵更具有细腻审美,而对艺术与哲学的兴趣代替了对现实的无奈。

天道、自然、人生、情感与陆霄鹰心中的艺术形式一起寻找到构想和契合点,汇成一股激情倾泻在纸上。这不仅是笔墨的韵动,更是其体现潇朗舒逸的精神。一种精神性的神韵,导致了陆霄鹰绘画向着“气”的发展,其本质是生命与灵魂的跃动,观之使人感染陶醉。

中国画重写意,重意境。陆霄鹰下笔时点画自如,天马行空,游行自在。这里的神和韵成了临驾于行云之上的至高无上的主宰。这种注重精神,体现超物质的文化心理情结,始终不移地支撑着陆霄鹰艺术创造的灵魂。

■江南好(国画)

■青松翠柏皆挺出凌霜傲雪更葱茏(国画)

■五柳先生(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