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张治中捐修读书台
作者:  文章来源:苏州日报  点击数 91  更新时间:2013-8-2 13:53:17  文章录入:zhuning

常熟县中前校长徐信给县古物保管委员会的信

1932年3月初,参加淞沪战役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张治中奉命率部从淞沪前线撤往常熟,因部队抗战有功,且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故深受常熟人民的欢迎与拥护。张治中驻守常熟两个多月,与常熟各界人民,尤其是文化教育界多有交往,据《申报》1932年5月21日报道:“第五军军长张治中十九日在常参观各小学,并赠石梅小学图书费一百元,学前小学二百元。二十日在水北门外沈氏花园招待邑书画家,到铁琴铜剑楼主人等三十余人,当场作书画吟诗,惠赠者极多,借留纪念。”近期笔者读到关于张治中捐资修葺历史胜迹读书台的信函一通,更使人对这位爱国儒将又添几分敬意。

这通信函是曾任常熟县立初级中学校长的徐信写给常熟古物保管委员会的复函,用毛笔以行书竖行书写,一纸九行,文笔通畅,叙事清晰,书法端正。全文如下:

径复者接贵会函询张治中军长捐助百元修葺读书台一事,查此项工程早已告竣。当时承修者为龚凤记水木作,估价一百十四元七角六分,溢出之数当与龚凤记商量让减,以此军长所捐百元如数报销,而学校方面并无一文开支。谨据实奉告,即复常熟古物保管委员会。

徐信 启九月二十日徐信复函的信封正中竖行书写“送古物保管委员会常熟支会”,左下方落款为“方河池徐缄”,方河池应是徐府所在地地名。信封右下侧由常熟古物保管委员会盖有“廿一年九月廿一日到”的条戳,其中“月”、“日到”三字为刻制条戳时所设定的固定文字。在信封背面粘有二指宽纸条一张,分两行书写“一件,县立中学徐前校长复函所询张军长捐修读书台业已竣事由”,另署“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到”。该纸条应由常熟古物保管委员会从事文书工作者所书,简明扼要,便于查阅存档。

徐信于1928年7月任常熟县立初级中学校长,至1931年7月离任,故有“徐前校长”之说。据史书记载,读书台在虞山东南麓,相传系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读书处,有亭台碑石,古木清泉,四季葱茏,环境清雅,素有“昭明遗构”,“书台怀古”之说,历来为文人墨客驻足雅集之所在。因连年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文物胜迹缺少整修,张治中能以儒将目光,慷慨捐资,足见其对中华文化之钟情,对名城常熟之热爱。

张治中在常熟两个多月枕戈待命的日子里,一方面密切关注前线动态,积极布防;一方面忙里觅闲,找机会领略了常熟古城的灵山秀水。他曾撰写《第5军参加淞沪抗日战役的经过》一文,以后又把该文第五节《沉痛的收场》,扩展为《慰问》、《诗意的虞山》、《追悼》三节,作者在《诗意的虞山》 中写道:“在那暮春时节莺飞草长之时,临此秀丽山环水抱之地,而寇氛尚炽,草木皆悲,新垒纵横,战骑跳跃。我们得暇,登虞山山顶,远眺长江,福山港口外,隐约可见敌舰冲风破浪而行,真不胜其感慨。……差堪幸慰的是我们的士兵和人民相处甚好,而人民对我们士兵也异常亲爱。我还记得,我一到常熟城,各界民众就开了一个盛大的会欢迎我们,慰勉我军。当我军复员的那一天,万千群众,争集河干,依依不舍;各地商轮民船,争为我军装载运输。”对此,常熟曹师柳先生也曾撰文忆述:由于张治中将军“整饬军纪,联系群众”,“因此,尽管大军云集,杂住民房,几个月来,不但相安无事,而且当时群众认为这些是抗日英雄,自然加以尊敬,相处融洽。”

同年5月5日,中日双方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张治中惜别常熟,但他保卫国家、热爱常熟的儒将风采还是给广大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