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让丝绸档案不再束之高阁
作者:  文章来源:苏州日报  点击数 50  更新时间:2015-6-9 15:28:47  文章录入:zhuning

 

 

从祖本解密恢复生产的漳缎、根据档案复制的明代织物残片、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服饰采用的宋锦面料及成衣……从今天起,在苏州革命博物馆,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举办的中国丝绸档案馆档企合作与征集成果展向公众免费开放。在这里,华贵、精美的丝绸古今相遇,古老丝绸的新生魅力将唤醒人们的记忆。

作为丝绸的“故乡”,苏州丝绸的最早生产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苏州也是现存丝绸生产历史遗迹、丝绸样本以及丝绸工艺档案最丰富、最系统的城市之一。而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则是我国目前丝绸档案保存最系统、最完整的馆藏机构,在馆藏的200余万卷档案中,整合了原苏州市区丝绸系统样本档案总数达30多万件,以及丝绸行业织造、炼、染、印等工艺和设计档案近50万卷。

档案是无声的历史,其蕴藏的历史与文化价值难以估量。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档案资源,借力科研单位力量,充分发挥苏州织造的优势,多方合力,打破传统档案重保管轻利用的模式,形成跨界合作进行档案利用开发的新机制,唤醒沉睡的档案,助力苏州丝绸振兴,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突破传统档案管理观念

档企合作成就宋锦涅槃

2014年11月,在北京APEC晚宴上,苏州宋锦面料制成的“新中装”夺目亮相。华贵宋锦作为新的中国符号,立即风靡全球。只是,沸腾欢呼和紧密追随的背后,宋锦艰难的凤凰涅槃之路却鲜为人知。

事实上,宋锦这一曾经的苏州丝绸明珠,由于受传统织造技术和品种开发及生产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一度濒临绝境,面临着消失的危险。早日让这些日渐淡出人们视线的珍贵丝绸品种重放异彩,不仅是苏州丝绸人的愿望,也是档案人的希望。

2006年,宋锦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借着紧随其后的苏州“振兴丝绸战略”东风,“宋锦样本档案工艺传承与产业化开发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在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的设想中,借助馆藏丰富的宋锦档案资源,依托并融合政府、社会、高校、企业等多种力量,针对目前宋锦的生存问题进行技术攻关和开发,对传统的宋锦织造技艺进行创新研究,不仅能实现档案管理与开发利用的统一,而且能使传统宋锦产品的创新与传统技艺的传承有机结合。

于是,中心聘请钱小萍等几位国内纺织、丝绸领域的知名专家作为顾问,并选派多名档案业务骨干参与项目研究。与此同时,向国内丝绸行业的龙头企业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抛出了“绣球”,共同对珍贵宋锦档案资源开展抢救性保护和有针对性的研发生产。

功夫不负有心人。鼎盛公司基于对宋锦样本档案内涵的开发和创新,赋予这一传统织物新的生机和活力,顺利中标APEC北京峰会领导人服装面料供应商,进而让宋锦登顶“最高舞台”。由此,也标志着苏州丝绸档案开发利用的独特方式“档企合作,多维开发,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互动,助推产业振兴发展”基本形成。

“这一方式,突破传统档案管理‘重保管,轻利用’的观念,使档案资源更有效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企业转型升级服务、为传承文化服务,拓展和延伸档案管理的功能、范围,提升档案管理部门的作用和地位。”中心主任卜鉴民说。

卜鉴民介绍说,档案管理部门虽然拥有丰富的档案资源,却无法直接利用并开发出最终产品。比如,如何加强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合作,对宋锦样本档案进行深入的技术分析、试验和梳理;如何借助丝绸生产企业的力量,形成档案资源利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生产、集中投放市场的利用开发体系?“打破传统档案利用的模式,形成跨界合作进行档案利用开发的新机制,显然是关键。”在他看来,宋锦的重生,突破了现有档案利用开发范畴,也走出了一条丝绸档案抢救、保护和利用开发并形成产品推向市场的新途径。

唤醒文化历史记忆

形成档案活态保护

走进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俨然走进了一座宝藏。据了解,中心现有丝绸样本档案完整地包含了绫、绡、锦、罗等十四大类织花和印花样本。其中,既有晚清时期苏州织造署使用过的丝绸花本、民国时期的风景古香缎、细纹云林锦等,又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宋锦,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漳缎及其祖本,还有荣获国家金质奖章、代表国内当时丝绸业内最顶尖工艺的织锦缎、古香缎、修花缎等。

今年5月,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成功入选第四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珍贵档案文献的最高荣誉,也是我市档案部门对苏州丝绸样本档案精心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结果。江苏省档案局向苏州市委市政府发来的贺信中称: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其完整性、系统性、稀有性在全国独一无二。

除宋锦之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漳缎,便从这些浩瀚的档案中“认祖归宗”,并在“雪藏”多年之后又一次得以苏醒。去年的APEC会议“新中装”同时引发了漳缎起源地之争。经过史料、实物及专家论证,漳缎来自苏州,鼎盛于清朝。但由于工艺极其复杂,苏州漳缎生产长期处于危境,仅苏州丝绸博物馆一台木织机在生产。自去年秋天起,在苏州丝绸行业协会的牵线下,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苏州丝绸博物馆、苏州圣龙丝织绣品有限公司三方合作,从一本漳缎祖本起步,解密性生产古老漳缎。经过半年的努力,我市丝绸祖本档案的首次解密获得成功。苏州圣龙丝织绣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龙成功实现漳缎造机、解密性生产。

他们并没有止步于此。“我们正在不断摸索,让深藏在库房的丝绸档案不再束之高阁,充分挖掘附着在丝绸档案上的文化价值,唤醒历史的记忆,”卜鉴民说。据称,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目前已在多家企业建立8个“苏州市丝绸样本档案传承恢复基地”,重点恢复古代宋锦、纱罗、漳缎等传统丝绸精品,力求不断完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档案开发利用体系。

这是一次有底气地迈步。据了解,苏州市丝绸样本档案传承恢复基地的建设,不仅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档企合作”全新档案利用开发模式,而且还将馆藏中的“宋锦、纱罗和漳缎”样本档案开发出符合现代审美观并为市场所接收的“宋锦、纱罗和漳缎”面料。

“新研发出的丝绸品种,将统一冠上‘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监制’的字样,并根据销售和效益业绩提供延伸产品支持中心档案事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又形成的新档案,该中心进行全程收集记录,使苏州丝绸档案实现活态保护。”卜鉴民说,这不只是实现利益共享,更重要的是,推进了传统丝绸品种的复制与创新开发,并为未来留下今天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