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核缘一生

首页

关键词: 瑞兽 核雕 苏州核雕 包衣观音 观音
苏州核雕网

核雕资讯

您当前位置:苏州核雕网 >> 核雕资讯 >> 最新动态 >> 浏览文章

和谐致远 苏式之美

2013-7-22 16:39:15 苏州日报 张明 【字体: 人气: 我要评论
我要分享:

“和谐”是中华民族自古流传的价值理念。作为城市精神,它是一种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睦相处的美好社会理想。和谐发展正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苏州发展的最大特色,包涵人与人之间、社会各系统之间、人与社会和自然之间、整个城市与国家及世界之间多个层次的和谐。

首先,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指人与人之间要相互适应,彼此接纳,形成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据统计,苏州市目前实有人口达1300多万,其中常住外来人口约700万。此外,在苏境外人员达5.4万人,占江苏省内的一半以上。是什么吸引如此庞大的外来人口涌进苏州?这和苏州在维护“新苏州人”权益、服务保障新市民方面的实践紧密相关。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为在苏投资、经商、务工、购房的外来人员解决入户问题,苏州在就业、就医、就学等各方面一视同仁,切实为外来人口提供各种便捷、到位的服务,让他们有一种“家”的感觉,为越来越多的“新苏州人”扎根苏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和谐是指整个社会各部分、各要素、各阶层之间的协调。一是苏州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苏州形成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城乡平等”的发展新格局,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二是做到工业化、城市化与古城保护有机统一。古城街坊“修旧如旧”,开发区建设高起点推进,形成了“老苏州”“新苏州”“洋苏州”三位一体、无缝连接。三是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相得益彰。在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位的同时,苏州优秀传统文化并没有因此衰落,昆曲、评弹、园林、刺绣等传统文化都得到了传承与创新。

再次是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苏州打破了经济发展必然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的一般规律,开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同步推进的局面:2003年实现了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04年全面实现了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2005年又全部通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国家级验收,随后张家港、常熟、昆山又被评为全国首批生态市……可以说,苏州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连迈大步,在经济繁荣的同时,努力保持着江南水乡的人居环境。

最后,城市与国家乃至世界的和谐共进主要表现为苏州经济发展的兼容并蓄。苏州的外资总量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60%至70%,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45家在此落户。与此同时,苏州民营经济也趁势发展,2012年民营资本注册资金达8716.11亿元,私营企业22.96万户,个体工商户41.50万户。苏州还孕育出沙钢、隆力奇、波司登、吴江丝绸市场等很多在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自有品牌,民资和外资在这里不断融合发展。

如果说“和谐”,展示的是苏州发展和乐共荣的外在魅力,那么“致远”,潜藏的则是苏州人志存高远的内心抱负。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目标坚定,步伐踏实,行动敏捷,善抓机遇:最初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大办乡镇企业,形成了集体经济的积累; 八九十年代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实施经济结构调整,率先实现了“内转外”的历史性跨越,加快了城市化国际化步伐;进入新世纪,苏州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2005年底率先完成省定小康的指标任务后,加快推进第二个率先,开始了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的历史性跨越。目前,苏州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为“和谐苏州”建设树立了崭新标杆,对加快建设“三区三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有着深远的重要意义。受吴地文化的影响,苏州一直在探寻和追求“宁静致远、内敛不张扬”的境界。这种“不露也锋芒”、有深度的闯劲、韧劲也是苏州人一贯的追求风格。

有人评价,苏州人用古典园林的技巧布局出了现代经济的版图,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了东西方的对接。这两句话是对苏州精神十分精准、传神的描述。苏州以其和谐的发展特色,寻求高远的发展目标,身处其中的我们细细品味,可以充分感受到其“双面刺绣”般协调雅致的苏式之美。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