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核缘一生

首页

关键词: 瑞兽 核雕 苏州核雕 包衣观音 观音
苏州核雕网

核雕资讯

您当前位置:苏州核雕网 >> 核雕资讯 >> 最新动态 >> 浏览文章

静态的文化资源怎样“动起来” 体验式互动吸引住观众

2015-3-10 14:06:46 姑苏晚报 佚名 【字体: 人气: 我要评论
我要分享:

3月3日,“2015迎春书画展”在苏州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与之前最大的不同在于,观众只要用手机扫一下每张展品说明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将该作品的图片、说明、作者简介“带回家”仔细欣赏。利用现代传播技术的成果,让静态的优质文化资源“动起来”,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务、满足不同层面的文化需求,正成为我市各文化机构的努力与实践。

文化资讯传播要适应现代生活

成立于3年前的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由原苏州市文化馆、美术馆、名人馆等8家机构重新整合而成。作为一家新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该中心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重新对原有8家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文化资源进行了更为充分的统筹协调,汇聚优势力量,为市民提供了包括展览展示、剧院演出、广场活动、文化活动进社区进学校、公益讲座等系列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

在把观众“请进来”的过程里,中心的负责人发现,必须进馆参与的很多活动,仍然存在着资讯传播与服务不能及时送达更多观众的问题。随着生活工作节奏加快,方便、快速的传播手段已成为社会公众获取公共文化服务信息的主要渠道。2014年的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现有6.3亿网民、12亿手机用户,每天信息发送量超过200亿条。因此,从去年开始,市公文中心对“数字文化生活体验馆”项目中的“数字文化惠民微信平台”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其在信息传播、自助参观导览、评价反馈等方面的优势。市民用手机扫描“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的微信二维码,或关注服务号“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就能实时接收来自中心的信息资讯等。

不仅如此,市公文中心“数字文化生活体验馆”已建和在建的内容还有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网络技术组建合成的虚拟文化场馆——网上美术馆、网上名人馆。网上美术馆进一步整合了市公文中心所属的苏州美术馆、吴作人艺术馆、颜文樑纪念馆、苏州版画院(苏州桃花坞年画博物馆)、苏州粉画艺术院等机构的资源,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将美术展览、美术作品及相关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展现,实现美术馆的展览、研究、教育功能。市民足不出户就可通过网络也能欣赏到精美的美术作品展览。网上名人馆则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将实体名人馆完整呈现于网络空间。市民通过网络可以在虚拟名人馆中任意游览,观看馆内的展览展陈,查看历代名人的相关信息资料等。

展馆内体验式互动力争吸引住观众

利用数字技术的虚拟文化场馆可以突破公共文化设施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拓展文化服务在时空上的延伸。对于因此而走进文化场馆、参与文化活动的市民来说,在展馆内如何与展品与活动进行有质量的体验式互动,是吸引他们“常来常往”的重要手段。

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已经建成的名人馆发现之旅项目,在1500平方米的陈列面积内,以苏州历史名人和两院院士共计447人为展示对象,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并通过纱幔投影、LED拼接显示系统、仿真投影系统、投影成像互动演示系统等技术的应用,营造了集知识性、欣赏性、教育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展馆,展示苏州人文渊薮以及苏州名人对苏州历史乃至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已成为苏州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和市民教育基地,深受市民、未成年人,甚至外地游客的好评。

数字录音棚项目,具有录音、音乐编曲制作、音视频制作、MV制作等专业功能,已初步建成的该项目,将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专业的录音及音乐制作,让更多的市民群众走进录音棚,实现自己的“歌星”梦。

同样是拓展展馆内容,为观众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与市公文中心相邻的苏州昆剧院也在去年年底落成的新院设施中着力提升了与观众的互动体验环节与品质。

中国昆曲剧院自2014年12月9日开台演出至今,已完成14场演出,在观看演出的同时,观众还能在演出空间之外,接触到“游园惊梦”昆曲摄影体验空间、昆曲服装体验空间、昆曲乐器体验空间三个昆曲传承体验空间。作为舞台演出的衍生品,昆曲精美的演出服装、头饰、以及动听的乐曲,都是吸引观众了解昆曲、了解昆曲演出台前幕后的亮点;位于剧院二楼的展览空间中展示的是表演艺术家们以个性化的艺术语汇记录的昆曲之美。不同的艺术形式呈现着共同的昆曲文化内涵,不同的表达方式讲述着相同的对于昆曲的理解与思考——这种从体验式互动上升到审美层面上的互动,可以引发观众与昆曲产生思想精神上的交流和碰撞,在舞台艺术欣赏之余,产生更多的审美想象。而且作为公共开放区域,这些空间是举办各类与昆曲相关艺术展览的优质平台,也是举办昆曲交流活动的绝佳场所。

分类、专业的真实信息

与传播最能收获“点赞”

利用数字化技术的新媒体其核心竞争力来自它能被直观、开放、公平的使用,正是这一点,使得优质文化资源必须放低姿态,共同创造一个传播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的推广模式。对拥有丰富优质文化资源的公共文化机构来说,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树立传播迅速的主导者角色,需在内容广、分类细、专业准确等方面做功课。

网络和朋友圈中发来的各类文化消费资讯,哪些会打动你?对于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数位介于25-30岁的年轻学生和白领表示,交流、内容分类、兴趣小组、有无优惠是排在前几位的关键词。年轻人几乎所有的文化信息来源都是社交网站、移动媒体等等,通过手机获取这些信息者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在碎片式的手机阅读中,年轻人希望获取更为明确分类的信息,以利于自己高效率地得到“有用的内容”。同时,信息发布或活动组织者能否提供线上线下交流、交友也很受年轻人的关注,“希望形成兴趣小组,可以一起参与活动”充分反映了年轻人在虚拟空间之外的真实情感需求。在可靠的信息来源之上,经济能力有限的年轻人对于需要付费的文化活动普遍关注的是“能用最低的价格买到最高品质的文化信息与服务。”

有利的一点是,年轻人对产品、服务的忠诚度比较高,即当大家都在使用某种产品或服务获取文化信息的时候,较少有人会随意“改换门庭”,因为大家都愿意去追随最潮流、最有人气的东西。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