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核缘一生

首页

关键词: 瑞兽 苏州核雕 包衣观音 核雕 观音
苏州核雕网

核雕资讯

  • 名家荟萃
  • 鉴赏把玩
  • 核雕文化
  • 最新动态
  • 工艺文玩
  • 您当前位置:苏州核雕网 >> 核雕资讯 >> 最新动态 >> 浏览文章

    光福核雕的工艺魅力

    2011-4-10 21:46:11 经济日报 佚名 【字体: 人气:

    江苏苏州的核雕以广东一带的“乌榄”果核为材料,雕工精巧,造型活泼,立体感强,线条明晰,人物有神,风格细腻,集中反映了苏州工艺雕刻“精、细、雅”的神奇魅力。核雕的技巧以浮雕、圆雕和透雕为主,外形基本保持果核的原形,形式包括珠串式、坠件式和摆件式,所反映的题材有吉祥如意系列、神仙人物系列、民间民俗故事系列和山水园林系列。精美的核雕工艺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技艺价值、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目前,苏州核雕的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苏州市吴中区的光福镇,又以光福镇的舟山村最为集中,舟山村的核雕从业人员已达1500人。近年来,这里新建了核雕城,成立了核雕行业协会,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生产,让核雕这一独具魅力的民间工艺发扬光大。2008年,光福核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不凡的雕刻工艺

    明末魏学洢的《核舟记》是最早记述核雕的文学作品。这篇文章生动而又详细地记述了明天启二年,核雕艺人王叔远制作的核雕作品《东坡泛赤壁》。“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

    如果不是读过《核舟记》,人们一定不敢相信如此宏大的题材、栩栩如生的画面是呈现在一枚长不盈寸的果核之上的。核舟中,苏东坡风流儒雅,佛印超凡脱尘,人物情态迥异,鲜明的对照显示出核舟雕制精妙,形象逼真,精细得连“卷底衣褶”之皱纹都可以看见,“珠可历历数也”,更加充分显示了雕刻工艺的不凡。

    读罢《核舟记》,似乎很难说清楚是文章作者笔触太细腻还是核雕作品技艺太精湛。果核上果真能够雕刻出如此精细的图案吗?艺人为什么会想到利用如此小巧的材料进行雕刻呢?

    带着一个个疑问翻开《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版),书中记载到:舟山橄榄核雕,江苏名特产品。太湖舟山橄榄核雕,闻名江南,工刻罗汉念珠。橄榄亦名“谏果”,也作“青果”,产于闽粤。广东增城橄榄是舟山橄榄核雕的最佳材料。核圆润饱满、肉厚,其质比桃核细润坚密,表面无蜂窝状褶襞,宜作深雕细刻。雕成后,以豆油或核仁擦拭,光泽莹润如琥珀。

    据苏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龚平介绍,苏州地区是核雕的发源之地。明清时期,江浙一带官宦商贾、文人雅士都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奇珍,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他们将核雕垂挂在衣带、纨扇或绣袋下面,做装饰、点缀,也可放在掌中玩赏。

    江南地区曾流行一种说法:“凡文人必手持折扇,有折扇必有核雕扇坠。”古往今来,以苏州为主的江南地区玩赏核雕的风气一直十分兴盛。由此可见,一件艺术品的诞生总是与其地域文化密切相关。想象一下,文人雅士手持折扇,扇下悬挂着精美的核雕扇坠,与小桥流水的江南美景相呼应,那将是怎样一种洒脱、灵秀的气质。

    且不说一般文人雅士、官宦商贾,就连明熹宗皇帝也对核雕厚爱有加。他不仅喜欢收藏核雕,甚至亲自操刀雕刻。他所创作的“五鬼闹判”形象生动、造型优美,被后人视为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

    在苏州博物馆的工艺美术品展厅中,记者见到一枚清中晚期的核雕作品“山景”。这枚核雕艺术品经过岁月的沉淀已呈褐色,包浆十分自然。核上四周环雕着山林峭壁、苍松、岩穴和亭廊屋舍等山中名胜,小小核雕展现出一片世外桃源般的奇山胜景。

    “核雕是一种微中见宏的艺术珍品,无论是‘东坡泛赤壁’还是‘山景’,都是在有限的核体上雕刻出宏大的场景,这不仅要求艺人能够巧妙地构思布局,刀法技艺更要格外娴熟细腻,这也是苏州核雕艺术的独特魅力之所在。”苏州博物馆讲解员说。

    关于核雕的记载还有很多。越是了解它越会在感叹人类的智慧同时深深被这种艺术魅力折服。“骑马关公”将关公的坐骑神马、衣着盔甲及其神态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老子出关”中老子安详地坐在青牛背上,前有童子牵牛过桥,后有书童挑担跟随其后;远处青松翠柏,浮云朵朵,意境深远。还有“负荆请罪”、“孔子讲学”等作品都属于苏州核雕艺术的经典之作。

    贯穿始终的“精、细、奇、巧”

    “核雕的制作是一个非常精细、复杂的过程。从选料到技法,从题材到布局,要始终把‘精、细、奇、巧’贯穿于作品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一件核雕作品的精美程度。”光福核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宋水官说,“从第一步的选料就决定了一件核雕艺术品的大致形象。因为受到果核本身材质的局限,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它的形状、麻纹、质地,因材施艺,精心布局。对于一些形状奇特的核雕原料,如果作者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就会创作出独一无二、新奇别致的艺术精品。”

    “雕刻技艺实际上就是一种削减的艺术。”宋水官说,在整个雕刻的过程中,刀法起到了加强、丰富作品艺术效果的作用。确切地说,就是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在一次次的削减中,灵感随时迸发,进行再次构思与创作,有些偶然效果,能使作品产生意想不到的意蕴。

    作为光福核雕惟一一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宋水官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极严格:“这是个慢功夫,快不得,有时候一件作品要雕刻2至3个月,如果一个工艺家脑子里想的仅仅是经济效益,那他是无法沉下心来将核雕艺术发扬光大的。”

    宋水官最喜爱雕刻一些蕴含美好寓意的吉祥图案,尤其以雕刻罗汉像见长。他的家里摆了一屋子的证书和奖状,他的作品“喜怒哀乐”雕工细腻却又不拘泥于局部,更加追求作品的整体布局与主题神韵。以传统题材罗汉头像来表现人类“喜怒哀乐”的4种典型情感,题材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如果说刀法决定了一件核雕作品的精细,那么对题材的选定和把握则体现了核雕作品的奇和巧。

    “红楼十二钗”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但是在橄榄核雕作品中得以表现却非常罕见。青年核雕艺术家胡君伟先生独创了这一题材。在他的作品中,元春的贤德、探春的多才、黛玉的幽怨、妙玉的脱俗等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选料、刀工和题材,欣赏一件核雕还有许许多多的门道。一件优秀的核雕艺术品还要符合恰当的比例关系、要有自然流畅的线条、还要散发出只可意会的“韵味”。同一题材的核雕作品,之所呈现出不同层次,就是因为艺术品本身所表现出的韵味不同。

    人才辈出的传承之路

    陈素英,苏州人,16岁那年进入光福雕刻厂当了一名雕刻学徒。“当时舟山村的须吟笙老师主持光福雕刻厂技术工作,在老师身上,我学到很多核雕的基本知识。”陈素英天资聪颖,悟性又好,师傅教什么,陈素英就反复领悟、练习,没几天就能刻出个八九不离十的物件来。

    成年后,陈素英选择了核雕作为终身职业。“好像是一种心灵的寄托,那时候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做一只核舟,为了这个目标,我每天练习,生活变得特别充实。”

    2000年,陈素英的核舟作品出炉了。这枚造型美观古朴、雕刻精细的船上,东坡、鲁直、佛印、船夫、书童等9个人物,神态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船体左右两侧米粒大小的四扇窗子竟能自如开启……平时少言讷语的陈素英,几乎把她所有的语言全部化作了雕刻语言,为了核雕事业,她一直孜孜不倦地工作着。

    须培金,吴县舟山村人。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她落下了腿部残疾。“腿脚不方便,但是不影响我动脑、动手。”1973年,天性要强的须培金进入舟山工艺厂学艺,1985年,舟山工艺厂解体后,她就开始了独立创作核雕工艺品的道路。她的作品主题鲜明、大气隽永,独创的“司马光砸缸”等作品更是受到市场的认可和欢迎。

    因核雕而走向富裕的须培金没有忘记,“技艺的传承是核雕艺人首先要做好的一项工作”。2005年,她和丈夫成立了核雕工作室,免费教授学徒雕刻技法。

    光福核雕创新派艺人任敏华就是须培金带出的学生。任敏华尝到过核雕市场萧条的滋味,也认识到创新对于舟山核雕发展的重要性。“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人们对艺术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件上乘的核雕作品要做到艺术性、哲理性、思想性并存。这需要作者不断创新发展,寻求核雕艺术新的突破和升华。作为一名核雕艺人,我有责任让我手中的核雕更有活力。”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