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核缘一生

首页

关键词: 瑞兽 苏州核雕 包衣观音 核雕 观音
苏州核雕网

核雕资讯

  • 名家荟萃
  • 鉴赏把玩
  • 核雕文化
  • 最新动态
  • 工艺文玩
  • 您当前位置:苏州核雕网 >> 核雕资讯 >> 工艺文玩 >> 浏览文章

    光福玉雕的发展

    2011-3-25 21:42:05 本站原创 佚名 【字体: 人气:

    我国的玉雕艺术起源很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就有玉石做的饰品。苏州草鞋山和张陵山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距今四千至六千年的玉器,品种有玉玦、玉环、玉镯、玉坠、玉珠,以及玉璜、玉璧等。当时,先民们不但会做玉器,而且掌握了抛光技术,制作的玉琮、玉玦上面刻有兽花纹,十分精美,体现了吴地先民的聪明才智。据记载,吴越广陵王钱元璙曾令吴郡玉工颜规于便厅解玉。隋唐时代,玉雕渐趋精细,在造型上有新的风格。宋代以后,苏州玉器业十分发达,成为全国玉器生产的重要产地。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朝廷在苏州设立造作局,有玉匠在局内服役,专为朝廷制作玉器,供皇室享用。古人认为:玉有"五德",即仁、义、智、洁、勇。这"五德"比拟做人的道理,并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所以,玉器很受人们的欢迎。

    明代,苏州的玉雕艺人妙手辈出,技艺超群,受到文人的赞赏。明人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说:"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自我们光福,可见,苏州的玉雕已名闻全国。嘉靖、万历年间(1522-1620),苏州出了琢玉名师陆子刚,也称"子冈",他原籍江苏太仓县,后迁居琢玉中心苏州。他雕刻精湛,技艺高超,为文人所推重。张岱著的《陶庵梦忆》一书中,称他为"吴中绝技"。他的作品有玉觯、玉水中丞、玉印池等。传世的实物有青玉"婴戏纹执壶"、青玉"合卺杯"、青玉"山水人物纹方盒"、茶晶"梅花花插"等,都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外,还有王小溪,善制玛瑙;刘谂,长于水晶、玉石、玛瑙,善雕人物、花鸟,玉石仿古,作品有"八瓣莲花青玉双耳杯","白玉觯",堪称是一代制玉高手。现藏苏州博物馆内的《白龙双耳圆杯》、《碧玉双耳八骏番莲大洗》,造型典雅,做工精致,就是明代时期的作品。

    清代,苏州玉器以精巧见长。雍正初年,朝廷在造办处设立玉作坊,选调苏州玉匠进京供职,并将上好的玉料送往北京。乾隆年间(1736-1795),苏州向朝廷解送玉器50起,品种有玉佛、玉磬、玉宝、玉册、玉羽觞、玉瓶、玉象棋、玉鼻烟壶等31种,数量达397件。有清一代,苏州的玉雕作坊大多集中在阊门内专诸巷一带,一批能工巧匠在继承明代技艺的基础上,制作更为精巧,乾隆帝在看了玉器之后,曾做诗赞道:"相质制器施琢剖,专诸巷益出妙手。"

    嘉庆以后,朝廷要苏州的玉匠逐渐减少,但苏州的琢玉业仍然十分发达。嘉庆二十五年(1820),苏州琢玉业在石塔头(巷)宝珠庵建成玉祖师殿,后移至周王庙,称"珠晶玉业公所"。当时,阊门外吊桥一带,尽是玉器摊,为此称吊桥为"玉器桥";专诸巷、周王庙一带也有玉器市场,并称周王庙为"玉器庙"。乾隆御制诗第五集《和田玉孤山图》上有一段注解:"苏州专诸巷,皆玉工所聚……近日率知仿三代器物,形制古雅,或琢为山水名胜图……"每年九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举行庙会,琢玉业同行来此祭祀,并将最好的物件拿出来展示交流,以显示玉雕技艺的精湛。咸丰十年(1860),周王庙被毁,由琢玉业捐资重修,出资者达八百三十余户。其时,玉器业为最盛时期。道光年间(1821-1850),苏州著名的琢玉名师有徐鸿、朱安普等,所制玉器有亭台楼阁、仕女、花鸟等,都惟妙惟肖。同治年间,苏州部分玉器业到上海经营,以沈时丰、陆景廷等为首,在上海十二铺侯家浜建立了玉器公所。这时,玉雕制品从风格上区分,有"苏州帮"和"南京帮"之说,"南京帮"于光绪年间在苏州天库前建立金陵玉业公所,从此,形成了苏州玉雕的两大派系。光绪初年,玉器产品通过上海的洋行出口,外销品称为"洋庄",品种有玉杯、玉盘、玉器小件等。此时,新疆玉材来源较少,始用辽宁岫岩产的玉石,称为"岫玉"。宣统年间,苏州玉器销路日渐减少,行业渐趋衰落,工人失业增多。宣统二年(1910),参加商务总会的玉器业仅有王复兴、陈聚元等12家。现藏苏州博物馆的《白玉双龙耳圆杯》、《碧玉双耳八骏番莲大洗》,造型典雅,做工精致,就是清代时期的作品。

    清代,苏州还出现了一位研究古玉的专家,他就是同治七年(1868)进士、金石书法家吴大澂,著有《古玉图考》一书,这对于推进苏州玉雕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社会动荡,玉器作坊纷纷倒闭,到了奄奄一息的境地。据史料显示,民国八年(1919),玉器作坊仅剩杨源记、钰源、王祥源、毛东盛4家。不少琢玉工人在家自制小件销售,以维持生计。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山玉来源减少,外销中断,琢玉工人大量失业,有的转做他业,有的去拉黄包车以维持生计,直到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琢玉行业开始逐渐复苏,据1950年工商登记,玉雕作坊6户、71人。1956年成立苏州玉石雕刻生产合作社,产品为玉石图章,玉石台灯座,玉花片、翡翠小件及玉雕摆件等。1958年玉雕合作社改为玉石雕刻厂(简称"玉雕厂")。1960年平江区百花玉石雕刻厂并入,技术人员增至67人,并陆续招收学徒五十余人。1979年玉雕厂新建五层大楼,生产大有发展。并开辟卖品部,专门接待旅游外宾。1985年,全厂有职工392人,年产值达240万元。

    苏州玉雕厂的产品,初期以传统为主,主要有花片、饰片、瓶炉等,雕刻以花鸟、人物为主,多与红木小件配套,如首饰盒面等。花片有菱形、圆形、梅花形、锭胜形等多种,大多与金银饰品配套。大型立雕产品,主要供陈设观赏。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创新的产品,如1962年由郁剑骏设计的浮雕《留园冠云峰》、《虎丘全景》、由虞广仁设计的《白玉龙顶炉》、大宗传统产品《龙顶三足炉》;1965年由曹宜民设计、瞿发林琢制的《洛神》、1982年由黄鹤钟设计、吕曼琢制的《珊瑚释迦降生》等,均具有苏州玉雕传统的风格,参加全国和省、市展出并获奖。1995年,由工艺师华兴海设计、张崇文制作了一把总长80厘米、宽38厘米,薄仅1.5毫米的玉宫扇,扇面雕琢出龙翔凤舞,具有"空、飘、细"的艺术特色,其工艺令人称绝。

    在此期间,琢玉能手还有沈永泉、光福孙林泉、黄鹤钟、蒋喜等。他们的玉雕产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创意,呈现端庄古朴、浑厚壮观、整体和谐,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如孙林泉,1970年进入天津玉器厂学艺,后在光福开设东风工艺厂,专门从事玉雕研究,并多次去云南瑞丽和缅甸学习考察。他刻制的翡翠《寿天福禄》摆件,高16厘米,宽12厘米,雕成寿星、寿桃和鹿,其特点是巧用翡翠之色,寿星面色白嫩,衣为淡红色,拐杖为黑色,寿桃为红桃绿叶,鹿为黄色,可称为巧色之作;白玉香囊系列(10件不同图案的作品),纯系透雕,工艺精细,构图美观,意妙境深,是难得的上乘之品。

    玉雕是一门特殊工艺,一般采用"琢"和"磨"两种工艺手段。所谓"琢",即对玉进行切、挖、斩等加工;所谓"磨",即在玉料上反复磨制,使其光滑滋润。故有"玉不琢,不成器"之说。琢、磨即是技艺,其方法是否得当,就显出水平的优劣、玉器质量的高低来。玉器的特点,在于空、飘、细。空,指造型要灵空;飘,指线条要流畅;细,指琢磨要精细。玉上有多种不同的色彩,依据色彩雕成物件,称做"巧雕"。高超的琢玉艺人,均能巧雕,雕成的物件,或花鸟虫鱼,或古今人物,都能形象逼真,随色赋物,栩栩如生。

    玉雕所使用的材料、工具和设备,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变化,不尽相同。古人治玉,席地而坐,靠手力旋转砣具,砣具用石材、兽牙或兽骨制成,在玉石上打孔。后改为脚踏旋动砣轮,直至19世纪50至70年代,工具、设备发生了巨大变化,工具的改进,加快了琢磨速度,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从全国玉雕行业来说,苏州是最早使用高速玉雕机的地区。

    玉雕的琢磨过程离不开水,故又称"水作"。抛光是琢磨的继续,也是最后一道工序。苏州玉雕抛光采用火漆和细沙混合制成的火漆砣子,抛光粉则用玛瑙粉。抛光后还要将产品上的污垢清洗掉,方法有酸洗、碱洗、热洗和超声波等;之后是上腊、浸油、擦拭,使产品尽善尽美。

    在光福,玉雕行业仅从业人员就多达一万人以上,光福作为我们苏州玉雕产业最大的生产基地,更是能人辈出,出自这些能工巧匠之手的作品也是获奖无数,一度引起来自国内外各大媒体以及全国玉雕收藏爱好者的高度关注,如今,带有“苏帮”玉雕风格的产品不仅在国内的上层人士中行销和收藏,并且因为其用料讲究,巧夺天工又蕴藏着江南诗画般的细腻柔和使欧美以及海外各国的爱玉人士为之倾倒。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