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核缘一生

首页

关键词: 瑞兽 苏州核雕 核雕 包衣观音 观音
苏州核雕网

核雕资讯

您当前位置:苏州核雕网 >> 核雕资讯 >> 最新动态 >> 浏览文章

小村庄因核雕而声名远扬 苏州核雕价值惊人

2011-9-6 16:32:32 姑苏晚报 佚名 【字体: 人气: 我要评论
我要分享:

宋水官展示自己的核雕作品

 

在舟山村,几乎家家户户是核雕工作室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这段描写出自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核舟记》,《核舟记》记载明代人能把小小橄榄核雕刻得栩栩如生。文中提到的王叔远为苏州人,这篇大家中学时读过的古文证明了苏州核雕在明代就达到相当水准。

近段时期,苏州核雕愈来愈受到国人追捧,价格一路上涨。在北京,就连一个出租车司机也能随手掏出一枚来自苏州的核雕挂件。一枚橄榄核,究竟能有多少价值?在苏州,一枚橄榄核所产生的价值早已超过了其本身成千上万倍。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苏州核雕工艺美术大师宋水官等人的核雕作品进京展示,在首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在苏州人用其心灵手巧以及富有灵性的奇妙构思缔造这个奇迹的同时,这种艺术创造所形成的经济现象给当下正在如火如荼发展文化产业的苏州带来颇多的启示。

在北京,不知有多少人正为一颗橄榄核而疯狂。在苏州的舟山村,有越来越多的人改行做起了核雕。这个连许多苏州人都不太熟悉的村子,却因为核雕早已声名在外。

据了解,苏州核雕近年来价格不断攀升,尤其是进入2011年后,半年来就实现了成倍的增幅。两三年前四五百元的一条手链,今年价格已升至数千元,如果是名家的核雕作品,价格更是在五千元以上。而单件核雕作品的价格更是上涨惊人,一枚雕工精美,富有创意的橄榄核甚至标价达数万元。尤其是一些名家的创意作品,更是有价无市。

小村庄因核雕而声名远扬

在舟山村里,不时可以见到的是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赶来的核雕商人。据统计,苏州核雕有九成以上的市场在外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地客前来苏州,将大把的“银子”花在了这枚小小的橄榄核上。

 “我玩核雕,从开始到现在也有五年多了。感觉现在都快收不起了,一年比一年贵,每年都要翻个2至4倍,只感觉一犹豫,第二天来价格就不同,所以到现在已有些钱到用时方恨少的味道。 ”

陈梁,北京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顶多算半个玩家,因为近年来核雕价格的高歌猛进,最近半年他几乎很少入货了。记者日前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舟山村里“淘宝”。他说,这几天休年假,有心来苏州看看,这里是原产地,应该会便宜些。不过兜了一圈,他发现,即便是在核雕作坊林立的舟山村内,他也没找到捡漏的感觉。

“一个小挂件,花鸟纹的,开价就1000,还了半天价,也得800。比北京的价要低些,不过没有想象中这么好捡漏,也都知道这个行情了。 ”

说着,陈梁从包里掏出一条手链,是一组雕工精美的罗汉像。“我2009年的时候淘的,当时拿到手600,你猜现在差不多的一条,得多少钱? ”“我刚问了价,这个数! ”陈梁摊出一个大手掌,“5000!好家伙,这还不算最上品的了! ”

苏州核雕大有来头

如果说,陈梁仅仅代表了一部分玩家心态的话,那么来自上海的宋穆华,他对核雕的讲述则更符合了市场的脉络。

 “市场决定了核雕价格的不断上涨。尤其进入2010年后,核雕的需求突然暴增。盛世收藏,而在玉雕、红木雕之后,苏州的核雕也随即为外地市场所追捧,尤其在北京、上海这些城市,苏州核雕逐渐被藏友所熟悉并认可,以至于在北京等地,已经形成了一波苏州核雕的收藏热潮。但苏州核雕的产量有限,供不应求,价格自然就起来了。 ”在上海,宋穆华身边的不少藏家开始对核雕投入了愈来愈多的注意力。“一枚核雕的价值完全是雕工的体现,这也是苏州人厉害的地方。 ”

以核雕闻名的舟山村,地处苏州西部太湖之滨,隶属太湖度假区香山街道。从百度上搜索舟山村,关联度最高的便是“核雕”两字,这里也代表了苏州核雕的最高水准。

在舟山村,如今几乎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挂着一块招牌“某某核雕”。这里不仅是个村子,更像是一个核雕的集市。

一枚产自广东或福建的橄榄核,究竟是苏州人施予了它怎样的魔力,让它如此吸引人?疯狂的核雕背后,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在制造这个神话?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雕橄榄核小舟象形,各具情态。 ”这段描写出自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核舟记》(该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文中记载的这枚橄榄核雕小舟,舟长约3厘米,高约0.5厘米,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窗旁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竖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

王叔远是常熟人,如今的舟山村和当年的王叔远有多少关系,已经无法考证。但从这篇《核舟记》中可以发现,苏州的核雕艺术早在明朝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而在今天,经过了几代人的传承,这种传奇仍在继续。

苏州核雕于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舟山村的核雕大师宋水官以一枚核雕小舟斩获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这也成为了苏州核雕进入复兴的标志。在宋水官家中,记者见到了这枚名为“乘风破浪”的核舟,同样的小巧精致,同样的栩栩如生,拇指大小的核舟上不仅雕工精美,几扇芝麻大小的窗还能开启自如。这也使得数百年前魏学洢笔下的核舟得以重现。

600年征程又遇良机

在舟山村,宋水官并非“寂寞高手”,相反,这里“高手如云”。如果说,苏州核雕在全国核雕业内属于一枝独秀的话,那么舟山核雕则代表了苏州核雕的最高水准。在舟山村,核雕产业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谢才元、丁国良、胡君伟、缪小明、李晓青等名家不断涌现,彼此竞争又相互借鉴、融合,共同打开了苏州核雕的盛世局面。

高峰,苏州核雕协会秘书长,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舟山村支书。在他看来,苏州核雕有今天的兴盛,最为核心的因素,除了前人为其总结的“精细奇巧”四字外,更为重要的是,苏州核雕艺人不断求新求变的探索精神,以及对外来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心态。前者让苏州核雕具备了不断前行的动力,而后者则赋予了传统文化以更多的活力。

据介绍,民国时期,舟山村核雕逐渐兴起。上世纪三十年代,舟山村曾涌现了开创苏州核雕新局面的一代核雕高手殷根福,曾从事竹雕、牙雕的他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核雕。为了赋予核雕新的元素,殷根福曾多次前往东山的紫金庵罗汉堂临摹观察。在结合了传统技艺和自我创新后,殷根福的核雕罗汉头像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此后,殷根福带着儿子殷荣生、女儿殷雪芸和徒弟须吟笙等多名艺徒,在舟山村组织生产,当时全村年耗橄榄核10担左右。

“1970年,是苏州核雕非常关键的一年。 ”高峰介绍,这一年,村上几个核雕艺人创办舟山雕刻厂,包括须吟笙、钟年福等老一代资深艺人组成了最早的班底。 1973年,雕刻组大部分人员进入当时的吴县东山雕刻厂。这个平台,给了核雕的发展以更大的空间。通过东山雕刻厂和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的合作,核雕开始销往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各国。市场的需求,也让一批新人开始加入其中,为苏州核雕兴盛注入新鲜血液。

此后,苏州核雕经历过低潮,但在沉寂中并非无所作为。经历了体制改革后,一批核雕艺人开始走向市场化。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苏州核雕的发展不仅继续了传统的脉络,更是具备了不断创新的动力,这也让苏州核雕在全国核雕行业内确立了“一哥”地位。如今的舟山村内,苏州核雕的从业人员已经从当年的数十户迅猛发展到了3000多人,年产值达1亿元。此外还形成了包括采购、包装、文化投资在内多达上万人的相关产业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苏州的缂丝、核雕进京联展。当时核雕工艺美术大师宋水官“领衔”的12位核雕工艺师携其53件橄榄核雕作品同台参展,在首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展览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仅仅一周的时间,这些总价值上百万的核雕作品就被抢订一空。

原料产地不在苏州,主力市场也不在苏州,可谓典型的“两头在外”,沉寂多年突然“横空出世”,而且还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给力”的苏州核雕成为苏州又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启示之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核舟记》,突显出苏州核雕卓尔不群的“身世”。传承了600年左右,积淀了精美工艺与深厚文化等足以令今人珍视的“本钱”,苏州核雕在数代工艺能人的传承下历久弥新,又幸运地与兴盛收藏的今天“相遇”,踏上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复兴之路。(张衡/文 王小兵/图)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