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核缘一生

首页

关键词: 瑞兽 核雕 苏州核雕 包衣观音 观音
苏州核雕网

核雕资讯

您当前位置:苏州核雕网 >> 核雕资讯 >> 最新动态 >> 浏览文章

郭巷:5300多年前已留下先民脚印(2)

2013-7-29 11:20:12 苏州日报 施晓平 【字体: 人气: 我要评论
我要分享:

崇福教寺崇福地

在郭巷众多的土山、土墩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尹山。

历史上的“尹山”既是乡名、村镇名,又是土山名。作为土山的尹山原先高约15米,形似覆盖在地上的笠帽,相传周朝大夫尹吉甫曾隐居在这里,故名(也有称因南宋大儒尹和靖在此读书而得名)。有人认为,这里可能是某位吴王的墓葬所在地,因为《越绝书卷第二·越绝外传记吴地传第三》载:“蛇门外大丘,吴王不审名(即不知道名字)冢也,去县十五里”,尹山正在蛇门外15里。

历史上,尹山土山上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叫崇福教寺,简称崇福寺,俗称尹山寺。这座土山也因此又被称为大寺山。

根据民国《吴县志》等地方志记载,崇福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即公元503年,由僧人左律兴建。到元朝丙申年(1356年),崇福寺被毁。明朝初期,圣僧永隆运巨木重建,并留下了“来木池”等旧迹。天启四年(1624年)刮大风,年久失修的寺院坍塌(一作崇祯年间坍塌)。到清朝康熙壬戌(1682年),当地人顾士祯发起重建。当时发动三藩之乱的吴三桂(1612年-1678年)刚死不久,他女儿、女婿王永宁所住的拙政园(局部)被抄没,里面的部分建筑被拆建到崇福寺里。

到咸丰十年(1860年),崇福寺毁于战火。同治十三年(1874年),僧人重新建造了三间简易的房子供奉香火。

《郭巷镇志》称,崇福寺曾占地50余亩,外围有河道环绕。寺前有两个放生池,面积1亩多,四周置石栏杆,上跨2座武康石拱形小桥。寺后的土山上种植松树数百株,山巅有座方形石亭,后山离地2米处有一座朝北的假山叠洞。1930年,这里有屋舍8间,到上世纪60年代,所剩残屋被全部拆除,土山也因烧窑制砖被基本挖尽。

江苏最高石拱桥

郭巷多水,古往今来建有大批桥梁。在众多古桥中,名气最响的当数古尹山桥,按高度算,这是江苏可考的最高石拱桥。 这座桥东西走向,巍然屹立在尹山西面的京杭大运河上,始建时间无考。史料记载,元末张士诚和朱元璋的军队在尹山桥交过战,可见该桥最晚元朝时已有。

明朝永乐年间,规模巨大的尹山桥坍废。有司担心重建费用昂贵,只在河面上架木头供人们过往,十分危险。到40多年后的天顺六年(1462年),这座桥才经官员倡导、带头捐款而重建。松江文人钱溥在《重建尹山桥记》里说,重建的尹山桥“长凡二十二丈三尺,高四丈二尺,而广视其高三分之一,以石计四千五百五十,以工计四千九百有奇,坚致宏壮,视昔有加”。

到清朝道光年间,尹山桥遭遇洪水冲刷和浸泡,出现了隐患,于是进行了重修。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尹山桥遭战火破坏,同治九年(1870年)里人再度重修。解放后的测量表明,这座桥长72米,宽4.7米,高14米,比著名的吴门桥还高4米左右,比吴江三里桥高2米。

尹山桥桥身南北两侧均有桥联,为苏城某翰林所书。这些桥联,对桥的地理位置和优美造型作了生动贴切的描述。其中南联内容是:远道望松陵,一桁山光分旭彩;回波通笠泽,连樯云影压春潮。北联内容是:明镜翦双流,十里津梁萦宝带;长虹规半月,万家烟树溯金阊。

1981年秋,尹山桥因年久失修,妨碍航道安全而被拆除,桥石编号后放置在宝带桥北堍,准备在那里重建,但因看管跟不上,结果逐年散失。剩余的部分桥石后来被用在了宝带桥的维修上。此外,郭巷境内还有夹浦桥(花岗石单孔拱桥、1949年4月国民党军队撤退时被炸毁)、瓜泾桥(花岗石五孔拱桥、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废)、尹山双桥(广连桥、环秀桥,均为武康石单孔拱桥,比周庄双桥、甪直双桥更雄伟,前者20世纪50年代坍塌后改平桥,后者20世纪60年代初废)等知名桥梁。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