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核缘一生

首页

关键词: 瑞兽 核雕 苏州核雕 包衣观音 观音
苏州核雕网

核雕资讯

您当前位置:苏州核雕网 >> 核雕资讯 >> 最新动态 >> 浏览文章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4)

2014-2-7 10:46:41 中国江苏网 佚名 【字体: 人气: 我要评论
我要分享:
 

“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

唐寅早年也是希望走上仕途,但遭遇种种挫折之后,对官场心灰意冷,从此开始追求一种自由、洒脱的生活,这首诗歌恰恰反映了唐寅此时的心态。同时,唐寅的诗歌并无怪异生僻之处,通俗易懂,这篇作品亦体现的淋漓尽致。诗中将车马权贵视如尘土,将酒盏花枝分者奉为天人,自有傲骨。疯颠也好,痴狂也罢,花间独坐自饮自斟,自有风流。

唐寅在仕途之路无果之后游走大江南北,通过绘画向世人描绘出大江南北的美景,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这首《桃花庵歌》就是唐寅在科举舞弊事件后消极避世,借酒浇愁时所作的著名诗篇。

细品之下,无不唏嘘。

唐寅(1470—1523年),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苏州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唐伯虎的。他名寅,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所作山水、花鸟、人物,均有很高造诣,为“吴门画派”中的杰出代表。绘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称“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切磋诗文,蜚声吴中,世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的祖籍是晋昌(今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山西人是很会做生意的,所以到了唐寅曾祖父时,开始来到苏州经商。到唐寅父亲唐广德时,就在皋桥附近市口,开了一家酒食店,生意很好,日子也过得不错。唐伯虎从小就出生在这里,他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十六岁时参加秀才考试,中第一名案首。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参加会试,一心想中状元荣宗耀祖时,却不料牵连科场冤狱,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这时,他仍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卖画为生。他白天作画,晚上读书、喝酒。他家颇富藏书,文徵明曾有诗道:“君家在皋桥,喧阗闹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二壶。”这是唐寅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

唐寅久居闹市,嫌过于喧杂。弘治18年(1505)36岁时,有一天,他来到城北桃花坞散步,这里原是宋代章某的别墅所在,虽已破败,但仍有土山、池沼,风景不俗,且环境十分幽静,唐寅决定在此筑室居住。回来后立即写信给在北京做官的徐祯卿说:愿把一部分藏书出让,以聚筑室之款。谁知徐正因事降级,处在“正逢天子失颜色,夺俸经时无酒钱”的窘境之中,故无力相助。后来经过两年努力作画,唐寅才筹足了钱,建成了他的新居,这就是有名的“桃花庵”别业。园内四周围以短墙,中间筑有茅屋和亭榭,取名为“学圃堂”、“梦墨亭”、“六如阁”、“蛱蝶斋”等。在池塘中满栽荷莲,又辟庭前半亩多地,各植牡丹花。春日,园内花开如锦,他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在他所作《桃花坞》一诗中,有过这样的描述:“花开烂漫满村坞,风烟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莺乱啼,万树围春燕双

舞......"但逢到阴晦天气,在凄清冷落的氛围中,他看到地上落英满布,联系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怅然不已。无奈弯腰拾起地上的落红,装进一个锦囊之中,埋葬在药栏东畔。为此又陆续写了一百多首《落花诗》,抒发了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情绪。据有人考证,《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情节,就是依此作为蓝本的。

根据《苏州府志》和《百城烟水》等书记载:到了清代初年,桃花庵尚存部分建筑。顺治间,名医沈明生徙苏得此宅,构亭台,植竹木,池沼叫长宁池,内植荷花,岸夹芙蓉,并跨塘建一亭,取名“蓉镜亭”。当时莫俨高曾写有《送明生先生迁六如别业》一诗:“六如泼墨狂歌处,桃树无多潭水秋;之子移家当胜地,一楼八咏继风流。”到了乾隆年间,有僧禅林、道心,又就其地改建为宝华庵,古庵至今犹存。

在靠近苏州林机厂南侧一隅的西大营门,尚能找到石栏围绕的“双荷花池”,唐寅故居宝华庵(又名玉涵堂),即在池的北侧。现有建筑面积511平方米,南向,大致可分为两路两进房屋。西路头进为一水阁,临池而建,颇具风致特色。面阔五间,计15.4米,进深9米,硬山顶,船蓬轩,圆作梁架。第二进为殿堂,清静幽深。在水阁东侧有石板小桥跨池,以通出入。池畔绿树荫翳,宛转鸟语,醉人花香,环境清雅绝俗。春秋佳日,来此凭吊、寻踏者络绎不绝。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