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帮助中心 | 站内地图
核缘一生

首页

关键词: 瑞兽 核雕 苏州核雕 包衣观音 观音
苏州核雕网

核雕资讯

您当前位置:苏州核雕网 >> 核雕资讯 >> 最新动态 >> 浏览文章

小园香径独徘徊(2)

2014-2-26 10:48:03 中国江苏网 陶瑾 【字体: 人气: 我要评论
我要分享:

闹市之中歇歇脚

觅静:吴一鹏故居

穿过通贵桥,来到东杨安浜旁,玉涵堂古朴又安静地立着。

玉涵堂是明代礼部、吏部尚书吴一鹏故居,又称“阁老厅”。这是苏州城外体量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建筑,乃江南名宅的典范之作。

始建于明朝嘉靖十年,距今有500多年历史。玉涵堂总体上依旧保持着明清官宦士绅大型宅第的格局,现分四路五进。几经沧桑,阁老厅在清道光年间被改为戏院,后为徽州茶商王氏所有,变身茶场仓库,留存至今。

有关主人身世,还是个谜。《常熟县志》称吴一鹏的科第隶属于常熟学府,当年有流言说他是少司空(即工部侍郎)徐恪的私生子。然而,这段野史与文徵明撰写的墓志铭多少有些出入。

吴一鹏,为官正直清廉,体恤民情。当年宦官刘瑾独揽朝政,不少官员都对他卑躬屈膝,但吴一鹏不卑不亢。嘉靖五年,维扬一带久旱不雨,四处逃亡的人们几乎将道路堵塞了,他得知后立马奏报朝廷,提出减免灾区租税,开仓济民,并疏通河道以便运粮。

他也是个宁静致远的人,名利于他有如浮云。他怀有好古乐善之心,很多义举都惠及乡亲百姓。

现在,玉涵堂第三路是山塘人文风情馆。展厅后面,还“藏”着一个精致的后花园。当年吴一鹏的儿子吴子孝为孝敬父母,在山塘造了一个“真趣园”,雍正年间赵成秋将其改为赵园,不过早无遗踪可寻。现在这座园子重建于2003年。更有意思的,是里边还有一座五个顶的亭子,叫沁香亭。

精美的砖雕门楼,小巧的蟹眼天井,别具一格的后花园……无不展现着姑苏人家精致、风雅的生活追求。

感触岁月的余温

询古:大石头巷吴宅

大石头巷,一条并不起眼的小巷,势力范围东起人民路,西至东美巷。不过几百米长的小路却深藏着不少名人故居。

记者来到35、36、37号吴宅,清代所建。如今这里已散为民居。

吴宅原有房屋三落六进,沿仓米巷为后花园,上世纪70年代,后花园建了房屋,吴宅后门被堵。现吴宅三落五进,东落三进,前后两个庭院。36号尚存两座乾隆年间的砖雕门楼,是吴宅最美的一景。

走进36号,沿着弄堂直走,推开一扇古老的木门,那座“舍龢履中”砖雕门楼让人赏心悦目。接着穿过一条漆黑的弄堂,来到第三进。没想到,一座更精美壮观的“四时读书乐”砖雕门楼让记者大饱眼福。

吴氏第三代子孙吴觉荪向记者娓娓道来门楼里的雅事。字碑镌刻“麐翔凤游”四字,象征吉祥、富贵、长寿。下枋以翁森《四时读书乐》诗为题,以“春、夏、秋、冬”四首诗的最后一句“绿满窗前草不除”、“瑶琴一曲来薰风”、“起弄明月霜天高”、“数点梅花天地心”分别作为一组砖雕的主题。

吴觉荪告诉记者,他的祖父叫吴南甫,早年,祖父在上海经商,挣得一份家业。晚年到苏州颐养天年,得灵岩山高僧印光法师的推荐,1940年才买下这座大宅。

相传,清乾隆年间,此宅为沈三白故居。但究竟是不是,至今还未证实。沈三白的《浮生六记》中对仓米巷住宅有作过描述:“院窄墙高,一无可取,后有厢楼,通藏书处,开窗对陆氏废园,但有荒凉之象”,他与芸娘结婚后,由“沧浪亭”爱莲居,迁至仓米巷。每当茶熟香温,花开月上,沈三白夫妇开尊对饮,觅句联吟,过着神仙般的日子!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